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党建工作 师资队伍 新闻资讯 人才培养 团学工作
校友文采
合作交流
诗写天下事,心怀天下人——王红教授讲座
发布日期:2020-10-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2444次

2020年10月19日下午2:30,王红教授在E栋105为我们带来了《杜甫诗的N种打开方式》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化旅游学院领导、老师以及文化旅游学院中文系学生共同参加。本次王教授的讲座带我们走入了诗圣的内心,领略了大唐由盛转衰的那段悲凉诗史。




如果用一句诗概括杜甫的一生,“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则是再合适不过。杜甫生活历尽曲折,他的诗大多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饱受战争摧残百姓的慨叹。也正是因为如此,杜甫才成为一代诗圣,他是撰写贫苦百姓生活的诗史,他是中国历史上永垂不朽的明灯。杜甫对中国文学影响至大至深,杜诗是一本厚大博深的书,其中蕴含着世事沧桑、民间疾苦、家国天下、诗圣情怀……




王教授从细节入手带领学生探索诗圣的内心。《哀江头》中对悲景的铺垫,《羌村三首》中对夫妇重逢场面细腻的描写,还有《北征》中对儿女衣物与动作的关注,无不体现着诗圣对于细节的执着。但在描写女性的诗中杜甫却不走寻常路。王教授告诉我们,《壮游》一诗,“越女天下白”可谓大道至简,虽无过多藻饰,但它却是高度凝练的结果,杜甫诗中的妇女并不华美,但朴素乃至怪异的衣着更凸显出了一股异样的凄凉。她们饱受战争摧残,或早年丧夫,或错失韶华。使人在他深沉的文字中读出无限的悲哀。

杜甫重情重义,所以友情也是杜甫诗中最常出现的主题,在《赠卫八处士》一诗中,杜甫用近似夫妻相会的意象,写出了独属于诗圣的那份对友人的不舍,最终讲座在诉说杜甫李白高适的友谊中落下帷幕。

学习文化不仅是为了自我的学习,更是为了古学今用,重现那繁华盛世。只有铭记中华文化灿烂的过去,才能用它的余晖点亮中国更加光明的未来。川文艺的学子必将以文化为基,砥砺前行,闯出独属于自己的天地。


严谨求实   守正出新 

传承文化   融汇中西

绵阳校区:绵阳市经开区机场东路83号

梓潼校区:绵阳市梓潼县永利路929号

快速导航
关注文化旅游学院

扫码登陆手机站

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9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文化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