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晚上19:00-21:00,文心读书会开展了以《罗生门》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会。本次读书分享会的主持人是2022级汉教1班的刘玥同学,主讲人是2023级汉教2班的王凤同学。主持人刘玥同学以简短有力的开场引入,让我们一起开始走进了《罗生门》的世界。
第一个环节是由主讲人王凤同学进行读书分享。王凤同学向我们展示了她想分享的《罗生门》内容包括4个部分,并侧重讲了以下几个点:题目,取材,作者,创作背景,文本分析,拓展分享。
她首先谈到了关于这个作品的相关概述:《罗生门》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1915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情节取材于日本古典故事集《今昔物语》。作品讲述了日暮时分,罗生门下,一个家奴正在等侯着雨停,当他茫然不知所措,仿若于生死未决时,偶遇以拔死人头发为生的一老妪,走投无路的家奴邪恶大发,决心弃苦从恶,剥下老妪的衣服逃离了罗生门。该作情节简单,人物稀少,短短的篇幅,小小的场面。时间、地点、人物、结局全都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作品虽属于以旧题材创作的历史小说,却被赋予了一定的寓意,描写了社会最底层顽强挣扎着继续生存的民众,而并非单纯意义上的历史小说。
并且,她对《罗生门》的取材和题目进行了溯源: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曾将《今昔物语》称为日本古代的"人间喜剧"。又说,"《今昔物语》的艺术生命并不止于活生生一点",而是充满”野性之美",是"一种与优美、奢华最为无缘的美"。她在分享当中分析到:《罗生门》背景设定发生在日本经济萧条的时期,无论是在故事内的天灾人祸对于人们生活有着毁灭性打击,还是作者本身所处的那个时代——在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之下对人的生存状态产生的极大冲击,这些都让故事中的人物和读者们面对着灵魂的拷问,“是饿死还是做强盗?”
而且当她谈到关于作者的那一部分时,提到了“丧门大师”太宰治和芥川龙之介的对比:芥川龙之介是太宰治的偶像,但太宰治发出的是“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感慨,而芥川龙之介却说:"为生作恶,为何抱歉?"从这里就可以体会到芥川对人世与人悲观的理解和态度。
然后,王凤同学主要就文本进行了较为细节的分析:不同的颜色来标注文本当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动作描写等细节描写,而且也找到了文本当中所有的有关动物的出现,并告诉了我们作者芥川龙之介在小说文本当中的这个特色——人的动物化描写。
在一个人的物质基础不能达到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之前,那其首先会是动物的“人”,可能就不会有过高的精神追求和道德理念。
在小说当中,这个仆人从善变恶,尤其是在看见证了老妪拔死人头发以求生存的这样一个举动和听到了老妪的生存理念的时候,他就彻底摒除了自己内心的那一点良知和人性。为了活着,他抢走了老妪身上的衣物,逃之夭夭。
故事的最后说:“老妪向门外张望,外面是一片沉沉的黑夜。谁也不知道这家将到哪里去了。”王凤同学谈到这是令人心寒的一幕,而芥川龙之介也在这当中体现了人的“利己主义”,对人性感到了失望,他肯定的是人性的“恶”。他把眼光投向了古代,但古往今来,“人性”在他看来,“向来如此”。
最后是精彩的拓展部分:王凤同学向我们介绍了由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拍的电影《罗生门》,而在电影当中,故事的主体内容采用了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中》。
以下是该作品的简介:《竹林中》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创作的短篇小说。该故事讲述了一个武士带着妻子真砂在前往若狭的途中,遭遇大盗多襄丸后,武士被缚,武士之妻真砂被大盗凌辱。
事件结果:武士死去,多襄丸被抓,真砂逃到清水寺。故事以在公堂上审讯相关证人和犯人为主要背景展开。该悬疑小说采用独特的叙事视角和形式,使整个案件形成一个叙事的迷宫。王凤同学向我们介绍了影片内容,也向我们描述了黑泽明导演给出的关于这个谜案的“真相与答案“:其中,最有亮点的是黑泽明导演相信人性当中善的因子,“人不是全恶的”,所以他把那个孩子比喻希望,樵夫最后的良知被唤醒,导演也在他的身上寄予了对人性的希望。
主讲人王凤同学的分享结束了以后,主持人刘悦同学也为我们进行了精彩总结。她补充了“人性的脆弱”,这个故事读完会让人突然感觉到胸中隐有沉郁之气。
第二个环节就到了“读者们共同分享”。
童童学长依然是我们的积极分享者,学长向我们解释了自己入会较晚的原因,也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和对咱们读书会的真心支持。他跟我们讲述了自己经历的“罗生门事件”:在他所教的班级当中,有小朋友们在他面前进行争执,三个小朋友各执一词。然而,他做了多方调查以后,却发现仍然不知道“真相”是什么。他提到,我们每个人都很可能陷入罗生门事件,这个时候就需要更多的去判断,不仅要有眼睛,更要用心去感受。
最后就是钟老师为我们进行分享与解读。
钟老师先向同学们致以了冬至的问候,希望大家记得保暖!
接着,她对《罗生门》创作进行了更多的详细解释,深挖了作品背后更深层次的创作原因,以及作者想表达出的思想内容。她谈到罗生门中仆人面临的“饿死”与“做强盗”,其实是芥川龙之介对自己是否“坚持与所爱结婚”,是“反抗”还是“尊重家庭意愿”。
在作者芥川龙之介的家庭当中,可以明显感受到那种中下层资产阶级家庭的压抑,所以他从小就养成了隐忍的性格,然后逐渐患上神经衰弱之症。他因为受到了良好的家庭当中的文学氛围熏陶,广泛阅读,为他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也看到了养父母的利己主义,不支持他的恋爱只是为了护住自身的门楣。同时,他也发现了自己的自私。因此,他在其中痛苦不已。钟老师指出,揭露他人的自私心来减轻自己的自私心,其实也是一种自私的行为。我们的人性当中或多或少都有阴暗面,我们更需要的是自身在面临这样的选择的时候,不要成为自己所厌恶的人。这就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考验。希望我们不要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最后,主持人刘玥做了总结。在这个充满挑战与诱惑的世界里,我们或许也会遭遇自己的“罗生门”时刻。但正是通过对这样深刻作品的阅读与交流,我们才能更加坚定地守护内心的正义,以更加从容的姿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确定性。
希望读书分享会能激励大家在未来继续在书的浩瀚海洋中勇敢探索,收获更多的智慧与启迪。
指导老师:钟凤
图文:王凤
排版:张思雨
一审一校:刘玥 林畅 郑钰梅
二审二校:罗诗薇 黎念佳
三审三校:梁莉 蒙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