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党建工作 师资队伍 新闻资讯 人才培养 团学工作
校友文采
合作交流
百年人间正道沧桑——文化旅游学院品读马识途作品中的“川味”学术讲座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2023-12-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1411次
百年人间正道沧桑——文化旅游学院品读马识途作品中的“川味”学术讲座圆满结束!
四川,一座孕育了古蜀文明的城市。这里有一盏盏清茶,氤氲的雾气勾勒了一幅“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画卷;这里有一条条市井长巷,袅袅升起的炊烟聚拢了人间烟火;这里有一座座青灯古佛的寺庙,浓浓的禅意缠绕着大巴山区亘古不散。今天,我院举办了关于“百年人间正道是沧桑——品读马识途作品中的川味”的主题讲座,我们将跟随本次活动的主讲人:魏鹏飞老师,一起品味百岁老人马识途笔下的四川。

 参与本次活动的主要人员有:文化旅游学院郑小琼老师、文化旅游学院的同学们。   

百年人生,百年传奇
魏鹏飞老师先是提到了马老对于创作的热情:“趁着余晖满天的时光大写特写”这是马老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生动形象地诠释了马老对写作的满腔热情,他一生笔耕不辍,冒着生命危险从事地下工作,见证了时代夹缝中碾压成碎屑却依然熠熠生辉的人生故事,这所有的一切,为他多年的写作提供了丰厚给养。它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文学家,更是一个伟大的革命者。
马老把文学看作“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把它当做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值得奉献一切。魏鹏飞老师说他是“用生命写作的人”。如果我们活到107岁会是什么样子呢,也许我们已经失去行动能力,双眼混沌,只有孤寂的坐在椅子上分不清谁是谁,那个时候或许我们已经觉得生命的延续相当乏味了。可是马识途却拖着病体沉疴拿着放大镜书写他历经的时代,遇见的一切人或事。

生命不息,笔耕不辍

 随后,魏鹏飞老师简单的为我们讲述了马老的作品集。我们翻开马老的作品书单,我们会发现书单上的名目是多么惊人。从惊心动魄的《京华夜谭》,忧国忧民的《在地下》到搬上银幕的《夜谭十记》都印证了一位老人对于写作的执着与热忱,他倾其一生来创作,为中国当代的文学史留下了鲜明的、独特的印记。直到2020年,已经年过105岁的马识途,在《封笔告白》诗歌中写到:“年逾百岁兮日薄西山,蜡炬将烬兮滴红残,不是江郎兮怎才尽,早该封笔兮复和憾”马先生此后就算是正式封笔了。魏鹏飞老师对此深感遗憾,觉得这和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未完”一样令人遗憾。
品读川味,品味生活

 魏鹏飞老师说:“在马老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中,体现出他追求蜀中民俗‘摆龙门阵’的叙述风格,表现出他对巴蜀民间口语词汇的应用,在川派作家中独树一帜,创新力民族结构形式,让文学作品更加彰显出民族色彩,体现出一种本土文化自身的魅力和民族气派。”马老笔下的四川人具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 豁达精神,魏鹏飞老师还特地拿汶川大地震后的重建来举了例。马老笔下的民俗环境也极具川味:吃火锅、坝坝宴、摆香案、请喝酒以及婚丧嫁娶祭等民俗活动,都真实地反映了蜀地独具风格的风俗画卷。

 在这一环节,魏老师热切地表示自己从甘肃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感受川味儿,于是邀请了两名来自川南,川北的同学来朗读马老《三战华园》和《重返红岩村随笔》的文段,伴随着同学们洋洋盈耳的读书声魏鹏飞老师微笑着轻晃脑袋,在座的同学则被熟悉的乡音逗得不停捧腹。的确,就像魏鹏飞老师说的那样:“风俗小说就要和方言结合才有味道”他提到各大高校中借阅量最高的《平凡的世界》就是正因那独具特色的陕北方言而出圈。

 至此,本次活动圆满结束!同学们在文化旅游学院郑小琼老师的有序组织下和魏鹏飞老师进行了合影留念。

 文案:张韵
摄影:张韵

严谨求实   守正出新 

传承文化   融汇中西

绵阳校区:绵阳市经开区机场东路83号

梓潼校区:绵阳市梓潼县永利路929号

快速导航
关注文化旅游学院

扫码登陆手机站

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9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文化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