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导航
站内导航 ×
    合作交流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高峰论坛暨第四届城市社会与文化建设博士博士后论坛在绵阳召开
    发布日期:2018-11-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1251次



    2018年11月10日上午9时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高峰论坛暨第四届城市社会与文化建设博士博士后论坛在四川绵阳的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兼汤用彤国学院院长雷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汤用彤国学院副院长耿纪朋副教授出席本次论坛。

    在论坛开幕式上,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雷原、上海添工传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鲁、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非遗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田兆元分别致辞,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何政军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会长、四川省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郑晓幸宣读其书面致辞,从发源、认识、传承、发展等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解读。论坛开幕式后,与会专家学者在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旗杆广场合影留念。

    论坛分为五个议题和一个圆桌对谈,上午在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多功能厅举行,下午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会议室举行。五个议题主题分别为非遗文创产品开发与产业发展、多民族非遗传承与保护、非遗前沿与理论探讨、非遗时代的地方民俗传承、都市发展与乡村振兴中非遗的活态传承。

    议题主持人分别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秘书长柯小杰、四川师范大学黄尚军教授、四川大学邱硕副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钱梦琦、西南民族大学吉差小明博士,议题的评议人分别由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四川大学李菲副教授、西南民族大学刘志荣教授、西华师范大学李永春教授、楚雄师范学院陈永香教授担任;29位专家学者发表了主旨演讲,每个议题结束后均由评议人对议题主题和主题发言进行评论,评议人对专家学者的论文和演讲的亮点、创新点提出赞扬的同时,也对论文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指导意见。

    汤用彤国学院副院长耿纪朋副教授在会议中对古镇开发中独特性文化体系建构的重要性做出了发言。在发言中耿纪朋副教授针对古镇开发中独特性文化体系的构建及其放大化、服务与产品的精细化建设及其与独特性文化体系的关系、立体化体系与多维宣传模式的建构三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并总结出传承文化,模式创新。与时俱进,细节认真。产品独特,服务标准。多元阐释,层次区分。宣传立体,消费为尊的古镇开发理念。

    圆桌对谈主题为“后申遗”时代的非遗文创产业发展与学术研究,由华东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博士后李柯担任主持人,对话人分别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大学教授李祥林、上海添工传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鲁、四川三江品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黄言涛、绵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产业科科长邓世红,大家分别从各自从事的领域或职业对“后申遗”时代的非遗认识、学术研究、项目成果、校政企合作、项目运作等方面发表观点和感受。圆桌对谈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人在交流对话中向非遗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出了现实性问题和意见,将非遗问题结合实际,以小见大,引起在座专家学者的广泛思考。

    本次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做总结发言,田教授首先对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感谢,并从自身经历勉励大家积极投身于文化创意产业,做出更多的成果。11日,与会专家教授们前往北川对非遗文创产业进行了考察,与北川和谐文化有限公司、云云羌等公司负责人黄强、何国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企业职工进行面对面的接触,详细了解了非遗文创企业取得的成功经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代表们还参观考察了北川巴拿恰、非遗保护中心、北川县民俗博物馆、神木羌寨,在神木羌寨与羌民欢度羌历年:接受羌民献羌红、喝咂酒、跳沙朗等。

    论坛结束后,专家学者观看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第二届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节和篝火晚会。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参观了少数民族非遗文化摄影展。

    本次论坛活动是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四川大学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院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濒危活态文献保护研究团队、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上海添工传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四川三江品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劲牌有限公司协办,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承办。

    严谨求实   守正出新 

    传承文化   融汇中西

    绵阳校区:绵阳市经开区机场东路83号
    梓潼校区:绵阳市梓潼县永利路9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