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文化旅游学院特邀万平老师为我们揭开元代剧坛巨匠关汉卿这位文学大师的生平与创作之谜。让我们共同走进,动荡年代里,以如椽大笔书写人间百态的梨园领袖,是自称“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的狂傲才子。
一、关汉卿的生平思想与创旨趣

关汉卿(1225?~1300?),字汉卿,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他的一生跨越金元之际,前半生在血与火的动荡中度过,后半生则活跃于杂剧创作圈,成为名震大都的“梨园领袖”。
作为深受儒家思想浸润的知识分子,他熟读经典,却因元代科举废止而仕途受阻。但他并未消沉,反而以“偶娼优而不辞”的通达心态,投身民间文化,自称“铜豌豆”,在散曲中展现对封建价值观念的挑战。
他的创作呈现出“俗不脱雅、雅不离俗”的风貌:既关切民生疾苦、热爱大众文化,又认同儒家仁政;既能写出《窦娥冤》的血泪控诉,也能编写《陈母教子》的富贵憧憬。一生创作杂剧67种,今存18种,每一部都烙印着时代的印记。

二、历史剧创作:《单刀会》与《西蜀梦》

1
《单刀会》:呼唤英豪的壮歌
关汉卿在《单刀会》中塑造了叱咤风云的关羽形象。剧情围绕关羽单刀赴会展开,鲁肃设下圈套讨还荆州,关羽明知有诈却光明磊落赴宴,力斥阴谋、捍卫“汉家”基业。
剧本构思巧妙,前两折通过乔公、司马徽的唱词渲染关羽威名,第三折关羽出场纵论古今,第四折“单刀赴会”时的〔新水令〕〔驻马听〕更是豪雄盖世,将关羽的大勇与悲悯、历史沧桑感与澄清宇内之情熔铸一炉。关汉卿借关羽形象,呼唤乱世中拯救苍生的英豪。
2
《西蜀梦》:英豪之死的悲怆叩问
与《单刀会》的激昂不同,《西蜀梦》以沉郁笔触写关羽、张飞冤魂托梦。昔日雄赳赳的英豪,死后却“死的来不如个虾蟹泥鳅”,关张二人“生则救助天下、死却无人救援”的对比,道尽乱世无常。“英豪死了”的主题背后,是关汉卿对“谁救天下苍生”的深刻叩问。
三、喜剧创作:《救风尘》与《望江亭》

1
《救风尘》:下层女性的自救智慧
风尘女子宋引章错嫁周舍,遭百般虐待后向姊妹赵盼儿求救。赵盼儿阅世深广,以“自己人救自己人”的胆识,假扮花魁引诱周舍,智夺休书,上演了一场“以恶制恶”的精彩戏码。关汉卿通过赵盼儿的形象表明:英豪不在王侯将相,而在敢于抗争的普通人中。
2
《望江亭》:弱女子的胆略与机趣
谭记儿面对权势熏天的杨衙内逼婚,临危不乱。她扮作渔妇,在中秋之夜与杨衙内周旋,灌醉对方后智取势剑金牌,挽救了自己与丈夫的命运。剧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喜剧性逆转,彰显了弱小者战胜恶势力的信心。
四、悲剧代表作:《窦娥冤》

1
惊心动魄的人间惨剧
窦娥一生苦难:三岁丧母、被父抵债、婚后丧夫,却遭张驴儿陷害,贪官桃杌草菅人命,屈斩窦娥。关汉卿以窦娥的悲剧,撕开元代社会“官吏贪墨、冤狱重重”的黑暗面纱。

2
极度恶化的生存空间
窦娥的悲剧是张驴儿的横蛮与官府的颠倒黑白共同造成的。她从恪守孝道到质疑“天理”,直至发出“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的三桩誓愿,展现了善良百姓被推向深渊的全过程。
3
反抗与正义的呐喊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的骂天骂地,是对现实不公的彻底控诉。关汉卿以超现实的笔法写三桩誓愿一一应验,借“天人感应”的力量,呼唤世人对公平正义的觉醒。


五、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
作为“躬践排场”的行家里手,关汉卿的杂剧极具剧场魅力:
1.尽快“入戏”:如《窦娥冤》用简笔交代前19年人生,迅速聚焦核心矛盾。
2.节奏张弛有度:《蝴蝶梦》中包拯的梦境插入,让紧张剧情稍作松弛,冷热场面交替引观众入胜。
3. 悬念设置精妙:《望江亭》中谭记儿扮渔妇智取势剑金牌,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
其语言“本色当行”,熔铸俚语、行话、典故于一炉,人物唱词“曲尽人情”。如《救风尘》中赵盼儿的唱词,将对姊妹的爱怨、焦虑与机智展现得淋漓尽致,堪称元代口语化戏剧语言的典范。关汉卿以“铜豌豆”般的坚韧,在元代社会的夹缝中活出了文人的风骨。他的剧作既是对时代的控诉,也是对人性的洞察;既有对英豪的呼唤,也有对平凡者的礼赞。正如演讲人万平所言,这位“倜傥不羁的浪子”,用狂逸自雄的心态,在文学史上刻下了永不褪色的印记。
图文:刘发玉
排版、编辑:刘发玉
一审一校:罗诗薇
二审二校:钟凤
三审三校:王建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