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22 日,文化旅游学院有幸邀请到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常永才教授主讲《文化多样性与创新创业》专题讲座。
常永才教授以习近平总书记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的重要论述开篇,深刻阐释了创新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结合 AI 时代背景(如 2025 年杭州商业智能创新峰会 “解码数据价值・智启商业未来” 的主题),他指出,跨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华为的全球战略作为典型案例被重点援引——其通过尊重文化多样性实现技术突破的实践,有力印证了创新与跨文化管理的深度关联性。常教授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系统阐述:
『一、文化多样性的理论价值』
(一)文明互鉴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演讲中强调,文明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基础,平等互鉴的文明对话能够有力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
(二)人类学视角的独特诠释
根据 UNESCO《文化多样性宣言》,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应对危机的宝贵资源宝库。正如学者田友谊(2009)提出的观点,个体创造力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在多元文化互动中被激发。以四川移民历史为例,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催生了显著的创新活力,充分体现了通过学习异文化突破自我中心局限、实现 "转熟为生" 革新的可能性。
(三)共性与差异性的辩证关系
不同文化在生物属性、心理过程、文化范畴等层面存在内在共性,而差异性则构成创新的珍贵资源——这种辩证统一为跨文化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石。
『二、文化多样性促进创新的实践路径』
(一)历史与人物案例实证
1.潘光旦:其跨学科(生物学、人类学)的学术背景,使其在研究中实现多元文化融合,最终成就卓越学术高度。
2.闻宥:凭借卓越的语言天赋与跨文化研究能力,成为彝语、羌语研究领域的先驱,相关成果甚至对国际谈判产生重要影响。
3.屠呦呦:从传统中药青蒿素中提炼抗疟药物的突破性成果,其获得诺贝尔奖的关键在于 “跨文化科研思维”的成功运用。
(二)创意产业的典型范式
1.《英雄赞歌》《凤凰传奇》等文艺作品,通过融合多元文化元素展现独特艺术魅力;迪士尼经典作品《美女与野兽》巧妙借鉴古希腊神话与法国童话,充分展现 "文化杂交" 的创造力。
2.乔布斯受禅宗哲学启发,将 "简约至上" 的设计理念融入产品研发,成为推动苹果产品持续革新的重要文化基因。
(三)饮食文化的创新启示
商朝伊尹以 “调和五味”为喻阐述治国理念,体现了 “药食同源” 的跨领域智慧;辣椒的传入及其在饮食文化中的演变,则直观反映了文化交融对人类生活的深远影响。
『三、文化自觉与生涯发展』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 "文化自觉" 理论,强调在深刻认识自身文化的基础上,通过与他者文化的对话实现自我超越。常教授以个人经历(从四川山村到民族大学任教)为例,生动说明文化多样性如何助力个体突破环境限制、实现生涯跃迁。他呼吁:
1.教育领域:加强跨文化能力培养,如孔子学院通过音乐等文化载体传播中华文化的成功实践;
2.商业与科技领域:借鉴华为、苹果等企业的经验,将文化多样性转化为组织创新动能;
3.个人层面:打破 "熟视无睹" 的思维定式,主动拥抱异文化以激发创新潜能。
讲座以 "和而不同" 的文化理念收束,常教授深刻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依托文明互鉴的持续推进。在 AI 时代,文化多样性不仅是需要传承的历史遗产,更是驱动创新的核心催化剂。通过培育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个体与社会得以在全球化的 "共同秩序" 中精准定位,最终实现协同发展与创新突破。
最后,常永才教授再次强调跨文化交流的时代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文明进步,并鼓励在场师生积极探索文化多样性与创新发展的深度结合路径。
图文:文化旅游学院
排版、编辑:张思雨
一审一校:周骞
二审二校:周毛措
三审三校:王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