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导航
站内导航 ×
    新闻资讯 - 学院新闻
    【智汇文旅】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诸问题及处理——记文化旅游学院系列讲座
    发布日期:2025-5-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59次

    2025年5月12日晚,文化旅游学院成功举办“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诸问题及处理”专题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黄党生副教授主讲,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学术盛宴。

    图片

    黄党生副教授在讲座中开宗明义,指出词类划分是汉语语法研究的核心课题,不仅关乎语言教学的基础框架构建,更是揭示汉语深层语法规律的关键。他强调:“现代汉语词类体系复杂,其划分需兼顾语法功能、形态特征与语义内涵三重标准。”

    在具体阐释环节,黄老师通过丰富的语料分析,系统梳理了汉语词类划分的难点与解决方案。他特别指出:“汉语作为孤立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这使得功能标准成为划分词类的首要依据。”通过对比“研究/调查”的动词性特征与“研究性/调查组”的名词化转换,黄老师生动演示了如何通过词语的句法分布特征确定其词类归属。 

    图片

    讲座的创新之处在于对词类共性与差异的辩证分析。黄老师以“突然”与“忽然”为例,揭示形容词与副词在语法功能上的交叉现象,通过分析“进行、加以”等动词的虚化过程,阐释实词向虚词演变的语法化路径。这些案例分析既体现了汉语词类系统的灵活性,又凸显了类型学视角下的语言共性。

    在虚实词分类体系构建方面,黄老师提出了动态分类观。他指出:“传统二分法虽能概括基本对立,但需引入层级分类理念。”这种分类方式既保持了体系的严谨性,又增强了类型覆盖的完整性。

    值得关注的是,讲座专门设置了跨语言比较环节。黄老师通过汉语与其他语言词类系统的对比,揭示了汉语词类多功能性的类型学特征,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

    图片

    本次讲座不仅系统梳理了现代汉语词类研究的理论脉络,更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汉语语法研究的创新路径。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纷纷表示,黄教授的讲解“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对提升语言学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具有双重启发意义。


    图文:文化旅游学院

    排版、编辑:唐榆艺

    一审一校:李杨思羽

    二审二校:何雅婵

    三审三校:王建科

    严谨求实   守正出新 

    传承文化   融汇中西

    绵阳校区:绵阳市经开区机场东路83号
    梓潼校区:绵阳市梓潼县永利路9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