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的欣赏与写作
——王蒙、周啸天、冯梅三人谈
2025年4月28日上午10:00,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举办了一场座谈——古典诗词的欣赏与写作。本次座谈会中绵阳校区师生共200余人到达现场,到场嘉宾有校长龚珍旭,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左冬梅,副校长邓涵月,党委副书记廖江,副校长罗建光。文化旅游学院、王蒙文学艺术馆、绵阳市羌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由王蒙文学艺术馆馆长王安主持,王蒙先生与鲁迅文学奖得主周啸天、诗人冯梅展开深度对话,主要讲了古典诗词对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古典诗词的美学价值、诗无达诂的解读和优化、如何写好诗词这五个方面。三人以"诗无达诂"为引,探讨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美学价值及创作之道。
座谈会上先举行了图书捐赠仪式,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辛广伟代表出版社向王蒙文学艺术馆捐赠《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王蒙王学典对谈录》和《世界的王蒙》等图书100册。赠送这些书是想表达对学院的支持以及对举办本次活动的感谢。第一本书《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王蒙王学典对谈录》是由王蒙和王学典先生共同著就,从各自的角度对中华文明的特性如何更好地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造成了较大影响。其中也体现了王蒙先生的文学观、文化观,对我们研究当代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二本书《世界的王蒙》主要讲述了王蒙先生在世界的影响和访问世界的记录以及世界各地对王蒙先生的评价。辛广伟表示:"这些著作不仅记录着王蒙先生的思想轨迹,更蕴含着中华文化现代化转型的智慧密码,将成为青年学子理解中国精神的重要窗口。"
接着由我们川文艺的王蒙作品研习社带来诗词朗诵——《神州颂》引入今天的主题,朗诵展现了中国诗词的优美与激情,以铿锵之声传递青年一代的文化使命感,让在场的各位被深深地带动了感情以及感受到中国诗词的壮阔与凄美。
一、古典诗词对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
习总书记曾讲过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古典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尚品,中国人民的挚爱。王蒙先生向我们说到唐诗宋词养成了我们的中国心,中华美食养成了我们的中国胃,有了心腹之恋,就不会忘记中国。所以诗词与我们相辅相成,诗词造就了中国人独特的情怀,而我们的生活感情则丰富了诗词。诗词使我们对母语更有领略以及抱有热爱,并且也增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接着冯梅老师也同我们分享她的观点: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从中国诗词美学角度看出中国诗词的语言美,从历史记忆看出中国诗词中所呈现古人的情感和精神。中国古典诗词不仅成为了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密码,而且影响广大,打破了语言的叛逆,是我们自信的根本,诗词增强了我们的情怀。
二、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
这个话题先由周啸天老师与我们分享感悟,自古在人们讨论诗歌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样的观念——家国情怀。例如白居易曾说过诗歌是为时代而作,源于生活。所以家国情怀就深深融入了古典诗词当中例如忧国忧民、乡愁,军旅生活,在许多诗词中均有体现。接着王蒙先生分享:中国诗词形成了一种共性,体现并影响我们的审美与思想。例如劝君更尽一杯酒、独在异乡为异客等都体现了这一点,以及《将进酒》也不完全写酒,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信心。中国诗词中许多的方面都体现了家国情怀、诗的审美作用。最后冯梅老师为我们带来感想:例如像李清照不仅可以写爱情上的婉约词,也可以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情诗词;辛弃疾不但可以写“东风夜宵花千树”,也可以写出“八百里分麾下炙”,既有小家的婉约又有大国的豪情,爱国爱家的情感,这在许多古典诗词作家都有体现。
三、古典诗词的美学价值
周啸天老师说,我们阅读诗歌是怀着一定审美愉悦去阅读的。诗词的美学价值与绘画、书法是不同的,是带有意境美的,我们读诗是从文字中去体验视觉的感受,并从其中感悟审美价值。以及诗词中的语言美——语句简练,简短的语句就能够表达丰富的情感,复杂的场景。周老师倡导我们多读诗词,这样可以感受生活美以及增强感悟的能力,也希望我们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接着王蒙先生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古典诗词所给我们带来的审美价值不仅是感悟上的,还有精神美、生活美。它的发展是一种曲线发展,经过了许多的变化。中国的古典诗歌有自己的诗歌蒙太奇,对后世的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后世诗都有一定的影响,值得我们的重视。
四、诗无达诂的解读和优化
王蒙先生对优化进行了分析,所谓优化便是从诗词中联想更美好的、更丰富的景象。王蒙先生为我们分析了旦复旦兮,日月光华,并且说到复旦便是从中取得的。又说到《百年孤独》中对时间,在巴山夜雨涨秋池中也充分解释了,并且这句诗也看出了诗人的心情焦灼与从容面对。告诉我们要对生活抱有积极的心态。同时也与我们分享了以前曾读过的作品更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见解会为我们读诗带来更多的趣味。不同人的解读和看法会给诗的分析带来新奇的感悟。周啸天老师认为阅读和欣赏有着密切的关系,诗歌的解读来源于读者在生活中的丰富的阅历和感悟,将它们带入到解读中去,当诗歌的场景与生活发生碰撞的时候,就会体会到诗歌的优美。
五、如何写好诗词
周啸天老师说过联系当下,衔接传统,诗风独到。老师认为中国古典诗歌一定是源于当时的生活,受到个人的思想感情的影响;还有一点便是生活中诗意的发现,若没有诗意的发现是无法写出优美的诗歌的。例如杨万里发现蜻蜓立于荷叶上,产生了一个想法:认为蜻蜓是第一时间知道荷叶的出水的,如此便写出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着是语言的发现,用什么样的语言能够去表达诗意的发现,例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中的“才露”与“早有”。周老师还倡导我们要多读诗,才能有更多的积累;还要懂得联想,形成形象思维,做到浮想联翩情绪的涨潮,这样才能写好诗词。
最后,三位老师指出,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贯通的。此次座谈会以“古典诗词的欣赏与写作”为主题,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的文学教育与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文学教育改革,推动古典诗词的传承与创新。我们衷心感谢三位老师带来的精彩分享,并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学术交流活动,助力学院文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培养新时代文艺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图文:甘涵银
排版、编辑:
刘发玉
一审一校:罗诗薇
二审二校:江海珍
三审三校:王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