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8日下午19:00,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文化旅游学院2022级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和中文专业的同学,一同前往D1栋101参加了由邓星老师主持,以刘清河教授为主讲人的讲座。刘清河教授从辩证思维、直觉思维和中和思维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进行阐述。
一、辩证思维
刘清河教授指出:从思维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各个时代的很多国家的辩证思维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我们中国古代,《易经》、老子、孔子、庄子和荀子,也都表现出比较深刻的辩证思维。
(一)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对事物生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探求
从历史哲学的角度来看,求真、向善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体现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价值取向。中华民族同古希腊人一样,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开始探讨世界的本原、生成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二)中国古代辩证思维揭示了对立面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立统一
中国的辩证思维从整体观点出发,从事物发展变化的角度,提出了“相反相成”、“物极必反”的观点,揭示了事物对立面相互转化及其对立统一。
(三)对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认识也体现了辩证思维
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对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认识,除了表现为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以外,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天人关系。
(四)辩证思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辩证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深刻地渗透到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对传统文化的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的重要形式。它是指思维主体通过对思维对象的直观认识,以非逻辑、非理性的形式,试图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
(一)直觉思维是直观与体悟的统一
1.中国传统直觉思维的直观和体悟首先表现在对宇宙人生的把握上
《周易》虽然包含着古人的辩证思维,但它首先是一种直觉思维。而《老子》的小国寡民、汉代的宇宙论学说(盖天说、浑天说)、王夫之的“形、神、物三者相遇,知觉才能产生”等,都含有直觉思维的意义。
2.中国传统直觉思维还表现在它是一种审美的艺术思维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子百家中,对艺术影响最大的是儒道两家。从儒道两家的思维方式看,儒家主要体现其辩证思维与中和思维;道家则是在具有一定程度的辩证思维的同时,主要表现为直觉思维。
(二)直觉思维是一种特殊的顿悟
由于“顿悟”,中国古代哲学与美学不同于西方哲学与美学,一般不注重严密的逻辑,不去寻根问底,而更多地表现为体验与感悟。
三、中和思维
刘清河教授提到:所谓中和思维,是指传统文化中认识和解决问题所采取的不偏不倚、执中适度的思维方法。
(一)中和思维的理论来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和思维虽然可以追溯到《周易》,但主要形成于孔子及其儒家学派。
(二)中庸是最高的善
用中和思维来指导人生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把中庸看作是最高的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
(三)艺术创造中的中和之美
中国传统的中和思维不仅用于人际关系、个人修养、道德及政治诸方面,而且也广泛地用于艺术创造中。在孔子儒家思想影响下,中国传统美学的“中和”之美成为中国古代艺术重要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
刘清河教授最后作出了总结,在中国传统的三种思维方式中,辩证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直觉思维主要受道家文化的影响;中和思维则主要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这三种思维方式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在彼此互渗整合中建构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系统。
图文:文化旅游学院
编辑:郑钰梅
一审:司文煜
二审:饶清玉
指导老师:梁莉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