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3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文化旅游学院举办了以“《论语》中的孝道观及其当代意义”为主题的讲座。本次讲座旨在深入挖掘《论语》中的孝道思想,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意义,以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同学们家庭文明和社会和谐。
讲座伊始,富察贵嘏老师担任主持人,为我们介绍了温勤能教授。温勤能老师以三个与《论语》相关的视频为引子,深入剖析了孝道观念的历史渊源和内涵。温老师提到,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古代,孝道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社会实践。人们普遍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尽孝,那么他就具备了基本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温老师分别从“孝的起源及其标准”“孝的内容及其表现”以及“《论语》孝道观的当代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展开。
在“孝的起源及其标准”方面,温老师提到,“孝”作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关于“孝”之含义起源的考证,限于文献资料的缺乏,学界颇有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早在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早期的、萌芽意识的“孝”只是一种朴实的、自发的道德观念,是对母亲蒙昧的、爱亲之意。
温老师将“孝的内容及其表现”概括起来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分别是:
(一)养亲、敬亲和安亲
(二)顺亲与谏亲
(三)葬亲和继亲
(四)悌亲和孝治
最后在“《论语》孝道观的当代意义”方面,温老师讲到,“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中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孝道思想,是优秀的文化理论和极其重要的文化遗产,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在今天,我们不仅仅要从古代经典中解说孝道思想,更要将这种优秀文化与要与我国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引导社会的精神进步与和谐。”
期间,温老师分别为大家播放了“2015年2月17日,习主席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以及“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时与母亲通话”的两个视频。这进一步强调了在中国文化中,孝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观念,它被视为家庭和睦之本、社会安宁之基,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不仅是对父母长辈的尊敬、关心和照顾,更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孝的内涵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在现代社会中,孝道不仅局限于家庭内部,更扩展到了社会层面。它要求人们在处理家庭关系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责任和国家利益。因此,现代中国人对孝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更加注重个人品质的提升和社会和谐的发展。
总之,孝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追求。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发扬孝道精神。